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最新版解析
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交通流量的不断增加,沥青路面因其良好的力学性能、耐久性和较低的维护成本,在道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,要确保沥青路面的质量与使用寿命,必须严格按照最新的施工及验收规范进行操作,本文将详细解析《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最新版》的主要内容,包括施工前的准备、施工过程控制、材料要求、质量检测以及验收标准等方面,旨在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全面、准确的指导。
施工前的准备
-
项目规划与设计:在施工前,应进行详细的现场勘查,根据交通量、气候条件、地质情况等因素进行科学规划与设计,设计应包括路面结构层设计、排水系统设计等,确保路面结构合理、排水顺畅。
-
材料准备:根据设计要求,提前采购符合标准的沥青材料、骨料(如碎石、砂石)、填料等,特别要注意沥青的标号选择,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及交通需求来决定。
-
设备与人员准备:配备必要的施工机械,如摊铺机、压路机、搅拌站等,并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,组织专业施工队伍,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,确保施工人员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规范。
施工过程控制
-
基础处理:对路基进行全面检查,确保其密实度、平整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,对于软土地基或不良地质段,需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,如设置碎石垫层、设置盲沟等。
-
底基层与基层施工:按照设计要求铺设底基层和基层,确保其平整度、厚度及压实度达标,底基层多采用水泥稳定碎石或石灰稳定土等材料,基层则以水泥混凝土或级配碎石为主。
-
沥青混合料拌合与运输:在专业搅拌站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拌合,严格控制拌合温度和时间,确保混合料均匀一致,混合料应尽快运至施工现场,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措施,防止温度降低导致质量下降。
-
摊铺与压实:使用摊铺机进行沥青混合料的摊铺,摊铺过程中需保持连续、均匀的速率,避免出现离析现象,随后使用压路机进行初压、复压和终压,确保路面达到规定的压实度和平整度。
-
接缝处理:对于施工缝和裂缝等接缝部位,应采用热接缝或冷接缝技术进行处理,确保接缝处平整、密实,减少雨水渗入和路面损坏的风险。
材料要求
-
沥青材料: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沥青,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标号,如南方多雨地区宜选用耐久性好的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,北方寒冷地区则需选用抗裂性好的温拌或冷拌沥青。
-
骨料与填料:骨料应清洁、坚硬、无风化,具有良好的级配;填料多采用石灰岩或大理石粉,要求纯净无杂质,所有材料均需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,确保满足规范要求。
质量检测
-
现场检测: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实时检测,包括混合料的温度、级配、含水率等指标的检测,使用核子密度仪、平整度仪等设备对路面的压实度和平整度进行检测。
-
取样检测:在关键工序结束后,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取样检测,包括马歇尔试验、车辙试验等,以评估其物理力学性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。
-
环境监测:考虑环境保护要求,对施工过程中的粉尘、噪音等进行监测和控制,确保达到环保标准。
验收标准
-
外观质量:路面应平整、无明显的坑洼、裂缝和车辙;接缝处应密实、平直;标线、标志清晰可见。
-
几何尺寸:路面的宽度、厚度、纵断高程及横坡等几何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,偏差在允许范围内。
-
力学性能:通过弯沉试验、抗压强度试验等检测手段,评估路面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,要求路面达到规定的弯沉值和抗压强度标准。
-
耐久性:在规定的气候条件下进行长期观测和评估,确保路面在预期使用年限内不出现严重老化、损坏现象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